研晟考研,专注清华北大等985/211名校考研辅导,拥有完善的服务团队,专属定制化的考研备考规划,力争实现每位学子的考研梦、名校梦。
一、考试内容及要点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2、理解经济运动的规律,理解宏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研究方法。
3、能够运用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问题。
考试内容
政治经济学部分
(一)导论
1、经济、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的含义。
2、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关系。
3、生产力的要素。
4、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广义生产关系和狭义生产关系。
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6、经济规律的含义、特点和分类,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
7、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二)商品经济
1、商品经济的含义、产生的基本条件、类型和历史地位。
2、商品。(1)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和价值的关系。(2)劳动二重性及相互关系。(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劳动生产率和价值量的关系.(4)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和商品经济基本矛盾的相互关系。
3、货币。(1)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价值形式的含义和种类。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的关系。相对价值形式的内容和量的规定性。(2)货币的职能。(3)货币流通规律。
4、价值规律的含义、表现形式和作用。
(三)资本的生产过程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1)资本原始积累.(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2、货币转化为资本。(1)货币和资本的联系和区别。(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和前提。(3)劳动力的含义。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劳动力商品价值的决定、构成和特点。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
3、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商品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2)剩余价值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性。(3)资本的一般本质和特殊本质。(4)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的根据和意义。(5)剩余价值率的含义和计算公式。
4、生产剩余价值的方法。(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联系和区别。(2)超额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联系和区别。
5、剩余价值规律的含义和主要内容。
6、比较工资国民差异必须考虑的因素。
7、资本积累。(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含义、特征和实质。(2)资本积累的含义、实质、动因和影响因素。(3)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和分类。(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联系和区别。(4)相对过剩人口的含义、产生原因和类型。(5)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四)资本的流通过程
1、资本循环。(1)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职能。(2)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3)资本循环的定义和公式,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条件。
2、资本周转.(1)资本周转的定义.(2)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3)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4)年剩余价值率的含义,年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3、社会资本再生产和流通。(1)社会资本的含义。(2)分析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核心和理论前提。(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4)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5)经济危机的根源、物质基础,二战后经济危机的新特点。
(五)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
1、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1)成本价格的含义和意义。(2)决定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3)市场价值的含义,市场价值的决定。(4)生产价格的含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不违背价值规律,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5)平均利润率趋向下降规律。
2、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1)期货交易的含义和特点。(2)电子商务的含义和特点。
3生息资本和利息。(1)借贷资本的含义和特点。(2)利息率的含义和决定因素.(3)银行的作用,银行资本的构成。(4)股份公司的含义和特点。股票的含义和特点。决定和影响股票价格的因素。(5)虚拟资本的含义、实质和主要形式。
4、地租。(1)广义地租和狭义地租的含义。(2)土地资本的含义。(3)级差地租和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形成的条件。(4)土地价格的实质和决定因素。
(六)垄断资本主义
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1)生产集中引起垄断的原因。(2)垄断组织的形式。(3)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4)垄断和竞争的关系。(5)混合联合公司。(6)银行的新作用。金融资本的含义。金融资本形成的原因。(7)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形式和实质。二战后资本输出的新特点。(8)跨国公司。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的原因。(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和实质。
3、资本主义国际经济经济关系。(1)国际分工的含义和类型。(2)国际价值的决定。国际价值和国民价值的关系。(3)国际市场价格的含义和影响因素。(4)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和兴起的原因。(5)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和作用。(6)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内容和建立途径。
(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的含义和类型。
2、公有制为主体的含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必要性。
3、公有制的实现形式的含义和类型。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原因。
4、非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要性。
(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的含义。
2、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关系。
3、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4、市场经济的分类。
5、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联系和区别。
6、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九)社会主义现代市场体系
1、现代市场体系。(1)现代市场体系的含义和相互关系。(2)社会主义现代市场体系的性质和特点。(3)商品市场的含义、类型和和特点。(4)生产要素市场的含义、类型和和特点。
2、现代市场机制体系。(1)市场机制的含义和类型。(2)价格机制的含义、内容、特点和功能。
3、如何健全现代市场体系?
(十)社会主义企业理论
1、企业的含义、特征和类型。
2、现代企业制度的含义、特征和形式。法人治理结构的含义。
3、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4、企业经营机制的内容。
(十一)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
1、国民收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的含义。
2、国民收入分配。(1)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原因和途径。(2)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构成。(3)正确处理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原则。
3、个人收入分配。(1)按劳分配的含义、性质、原因、特点和作用。(2)为什么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3)个人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的必要性和调节标准。
(十二)社会主义消费关系
1、消费的含义、性质和作用。
2、微观消费经济。(1)消费需要的分类,影响居民消费行为的因素。(2)消费信贷的含义、种类和影响因素。
3、宏观消费经济。(1)消费需求的含义、影响因素,扩大消费需求的途径。(2)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4、对消费进行调控和引导的必要性、原则和手段。
(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体系
1、社会保障的含义、功能和主要内容。
2、现收现付制和基金预筹积累制的含义。
3、社会保险的含义和类型,社会保险同商业保险的区别。
4、深化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方针和重点。
5、完善全面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6、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十四)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
1、 经济增长。(1)经济增长的含义和影响因素。(2)经济波动的含义、类型和原因。
2、经济发展。(1)经济发展的含义及与经济增长的关系。(2)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和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3)科学发展观。(4)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要求。
3、产业结构。(1)产业结构的含义和演进规律。(2)产业结构优化的含义、机制和基本方向。
4、区域经济协调发展。(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含义和表现。(2)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布局。
(十五)社会主义开放型经济
1、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客观必然性。(1)开放型经济的含义、特征和实质(2)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客观必然性。(3)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2、开放型经济格局。(1)全方位开放格局。(2)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3、开放型经济的主要形式。
4、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
(十六)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
1、宏观经济的含义。
2、政府职能。
3、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调控目标和手段。
西方经济学部分
(一)引论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西方经济学的由来与演变。
(二)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1、需求曲线、供给曲线
需求函数与需求曲线的关系、供给函数与供给曲线的关系,供求曲线如何共同决定均衡价格;需求变动与需求曲线的变动,供给变动与供给曲线的变动。
2、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各种含义、各种计算公式,影响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的因素,运用供求弹性解释一些经济现象,了解蛛网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