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晟考研-以研促教,研精毕智,厚德载晟!
24小时报名热线
13021053105

2023年湖南师范大学考研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作者:研晟考研
2022-11-30 18:41:53
4082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官网
收藏

研晟考研,专注清华北大等985/211名校考研辅导,拥有完善的服务团队,专属定制化的考研备考规划,力争实现每位学子的考研梦、名校梦。

教育学原理

考试内容及要点

一、教育学及其发展

(一)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

教育学与教育科学的区别与联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教育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研究对象的学校教育学。

(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历程中有代表性、有影响的教育家、教育著作、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教育学的发展趋势。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在中国的传播;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教育理论的探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理论的发展。

(四)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在学习和研究教育学过程中的指导作用。

二、教育及其本质

(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

2.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

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现代社会的教育。

3.当代世界教育发展趋势

教育全民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终身化;教育信息化。

(二)教育的基本内涵

教育的词源与词义;教育的概念:广义教育与狭义教育;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三)教育的要素与形态

1.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要素的涵义、地位和作用。

2.教育的主要形态

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实体教育与虚拟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等教育形态的涵义及特点。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社会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生产力对教育的影响;政治对教育的影响;人口对教育的影响;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教育的人口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

(三)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科教兴国是一项重要战略;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身心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1.人的身心发展的内涵及特征

2.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个体因素;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环境因素;实践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3.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二)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

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与个性化的关系。

(三)教育促进个体发展的条件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学生作为教育活动和发展的主体;坚持教育创新。

五、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教育目的的内涵;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的社会基础。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变

2.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

坚持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性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根据不同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突出强调某些方面的素质。

(四)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

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发展;素质教育的内涵;创新人才的培养。

六、人的全面发展教育

(一)德育

1.德育与德育功能

(1)德育的内涵

(2)德育的历史发展

习俗性德育及其特征;古代德育及其特征;现代德育及其特征。

(3)德育的功能

德育功能的概念及分类;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及个体性功能。

2.德育目标与内容

(1)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的含义;确立德育目标的依据;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的基本精神。

(2)德育内容

德育内容的含义;确立德育内容的依据;我国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学校德育内容的拓展。

3.德育规律与原则

(1)德育规律

德育规律的含义;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2)德育原则

德育原则的含义;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4.德育模式、途径与方法

(1)德育模式

德育模式的内涵;国内外主要德育模式;德育模式的发展趋势。

(2)德育途径

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各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校园活动;校园文化建设;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工作。

(3)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榜样示范法;情感陶冶法;实际锻炼法;品德评价法。

(二)智育

1.智育的内涵和意义

2.智育的目标

传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智育的内容

(三)体育

1.体育的内涵和意义

2.体育的目标

获得体育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形成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增进身体健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品行。

3.体育的内容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

(四)美育

1.美育的内涵和意义

2.美育的目标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提高审美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培养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美育的内容

艺术美;社会美;科学美;自然美。

(五)劳动技术教育

1.劳动技术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2.劳动技术教育的目标

掌握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初步具有劳动与技术意识。

3.劳动技术教育的内容

生产劳动与技术;家政与家务劳动;公益劳动。


相关阅读

预约
报名
在线咨询 微信
微信咨询
QQ群
(1)群
(2)群
(3)群
(4)群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

13021053105